伊山寺是全国百大古寺之一、千年古刹,始建于魏晋,地处现衡阳市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坐落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余脉——云锦峰下。寺里香火十分旺盛,周边青山环抱,林木滴翠,流水潺潺,配以云锦日华峰、又凤井、读书台等“伊山八景”,吸引了众人慕名前往观赏和祈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伊山寺
地理位置
衡阳市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
所属地区
湖南省衡阳市
寺庙简介
伊山寺地处衡阳市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坐落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余脉——云锦峰下,东距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18公里、衡阳县城17公里。
伊山寺为东晋政治家桓伊幼时读书习武和老来隐退之所,有宋徽宗御笔亲书的匾额。清康熙命僧阿磐驻寺主持,并封伊山寺为“六朝圣境” 。
伊山寺是全国百大古寺之一、千年古刹,始建于魏晋,为晋政治家、军事家、音乐家、右将军桓伊读书处和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创作地。宋徽宗时期,钦赐为“景德禅寺”,亦名伊山寺,其鼎盛时期,建筑面积达万余平米。香火十分旺盛,加上周边青山环抱,林木滴翠,流水潺潺,配以云锦日华峰、又凤井、读书台等“伊山八景”,吸引了众人慕名前往观赏和祈祷,为衡阳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伊山寺,前有云锦峰,后有日华峰,左有凤岭(亦称仙鹅嘴),“水迳寺西流,南入石狮涧水”摘自《衡阳县志》。山不甚高,却重峦叠峰,遍山茂林、修竹,环境清幽,花开于丛林,鸟鸣于深谷,山间泉水潺潺,山下阡陌纵横。寺内古金钱松挺拔,生机盎然,古井之水清澈,甘甜可口。晋代遗风,欲觅犹存。
伊山寺
得名缘由
伊山寺始建于魏晋年间,因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音乐家桓伊幼年于此读书遂得名,桓伊幼年读书习武之地,晚年隐居之处。自晋太元间慧持禅师,定名为伊山寺。
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谯国铚县人(今安徽宿县人),淝水之战破苻坚后,封永修侯。太元末,晋孝武帝迁桓伊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卒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
伊山寺因桓伊而名,伊山梅花闻名江南,因之“云锦梅香”而吸引无数名宦显贵,南朝陈后主皇后张丽华也慕名而至。桓伊十岁时随父桓景(任丹阳尹,长社侯),宦游蒸湘,寓居于此,桓伊幼年喜游野王岭(今云锦峰)(摘自清衡州府志),有武干,标格简率,为司徒长史王蒙、丹阳尹刘惔所知,频参诸府军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南犯东晋,宰相谢安主张坚决抵抗,桓伊与大将谢玄,谢琰以八万精兵破前秦百万大军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打败秦将苻融,苻坚中箭受伤,逃回北方,此战稳定了东晋偏安局面。
伊山寺
创作地
桓伊一生爱梅喜笛,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太元十年十月,晋孝武帝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大权落于琅玡王司马道子之手,桓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功成身退,隐居伊山,赏梅之韵味出神入化,创作笛曲《梅花三调》,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改为琴曲,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朱权辑《神奇秘谱》,收琴曲三十六首,改为琴曲,名改为《梅花三弄》,后李芳园编《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谱》,附编《初学入门》,收入桓伊《梅花三调》,定名为《梅花三弄》。
伊山之胜境,历朝文人墨客,“游士骚人争咏其胜”。唐张祐游伊山读书台咏诗曰:“晋代衣冠梦一场,精蓝枉是读书堂,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清易湘麟题“鹿鸣凤山”。(此处借代音乐—桓伊之《梅花三弄》,凤山,即凤岭,这里借代伊山,为觅晋代遗风之意) 。
历史沿革
伊山寺是桓伊幼年习武和晚年隐居之处。桓伊少时随父桓景(任丹阳尹,长社侯),宦游蒸湘,寓居于伊山。桓伊爱梅,作梅花三调,后改为梅花三弄。
晋太元间慧持禅师定名为伊山寺,伊山寺山门石刻对联“明月似闻三弄笛,白云长对六朝山” 。
南朝陈后主皇妃张丽华(今浙江人),因战乱在衡阳市雁峰寺戴发修行,因香火不旺,便到城外伊山寺,恋云锦之梅,欲长居于此,因住持未诺,便去南岳衡山。
宋朝大修建,宋徽宗钦敕赐“伊山景德禅寺”,御笔亲书圣旨牌一块,悬挂佛殿门上,此后伊山以景德名山为誉号。
明朝成化十九年时修桥,二十一年准旨修建千僧塔。
清康熙初平定两潘五慕,阿盘禅师著书若干法旨大兴栋宇,广置廊房。
清康熙中期,有一位皇妃在寺修行,名僧阿盘禅师进京请旨,康熙赐款修建皇妃楼,封伊山寺为皇庄地,田山不还国税,又赐称“六朝胜境”。程景铁篆“六朝胜境”于山门,阿盘从京中带回杨松,银杏各一株植于殿前,并铸千人锅,万人大钟,大鼎炉,伊山寺因历史悠久而闻名中华大地。
清嘉庆年间殿宇倾,佛相圯,故宫禾黍。
清道光九年住持朗明氏永鉴重修伊山寺。
中华民国十三年甲子冬月修山门,山门石槛嵌王恺运题联“明月似闻三弄笛(《梅花三弄》笛曲),白云长对六朝山(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为南朝六都。这时借代东晋传承下来的伊山) 。
寺内八景
伊山寺八景:云锦峰,读书台,千僧塔,双凤井,翠颖阁,皇妃楼(又称晒日楼),逆流洞,青龙桥。
伊山寺八景赋:“云锦日华列二峰,书台弄笛忆桓公,千僧塔葬千僧骨,双井涌泉双进通,颖阁园中花艳艳,逆流洞口水潺潺,青龙桥上多游客,晒日楼观垂钓翁。”
每个细节都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