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成分? 各种食用油热量排名?

admin|
2

一、食用油的成分?

食用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维生素E,植物甾醇。特别是精炼后的的食用油,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就是以上三种。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二、各种食用油热量排名?

油类食物热量表(每100克)

1珠江桥牌小磨芝麻油928(千卡)

2氢化鲱鱼肝油902(千卡)

3青鱼肝油902(千卡)

4牛脂902(千卡)

5鲑鱼肝油902(千卡)

6鲱鱼油902(千卡)

7鲱鱼肝油902(千卡)

8三文鱼油902(千卡)

9沙甸鱼油902(千卡)

10沙丁鱼肝油902(千卡)

11鳕鱼肝油902(千卡)

12羊脂902(千卡)

13鹅脂900(千卡)

14鹅油900(千卡)

15大豆色拉油900(千卡)

16调和油900(千卡)

17芥末油900(千卡)

18精制油900(千卡)

19芥菜油(高油酸,商业生产)900(千卡)

20鸡脂900(千卡)

21火鸡脂900(千卡)

22火鸡油900(千卡)

23胡麻油900(千卡)

24红油900(千卡)

25辣椒油900(千卡)

26山胡椒油900(千卡)

27食油900(千卡)

28希腊阿格利斯橄榄油900(千卡)

29脂肪900(千卡)

30猪油网900(千卡)

31棕榈油900(千卡)

32麦芽油899(千卡)

33红花油899(千卡)

34花生油899(千卡)

35茶油899(千卡)

36菜籽油899(千卡)

37豆油899(千卡)

38色拉油898(千卡)

39色香油898(千卡)

40香芋色香油898(千卡)

41芝麻油898(千卡)

42大麻油897(千卡)

43动物油脂(主要由咸肉脂组成)897(千卡)

44烟肉脂897(千卡)

45猪油897(千卡)

46肉油滴889(千卡)

47牛油滴886(千卡)

48葵花子油886(千卡)

49多元不饱和混合菜油886(千卡)

50动物植物混合油脂(固体)886(千卡)

51红花籽油886(千卡)

52橄榄油886(千卡)

53粟米油886(千卡)

54夏威夷坚果油886(千卡)

55印度酥油(净化牛油)886(千卡)

56硬化椰子油886(千卡)

57植物油脂(固体)886(千卡)

58黄金树特级初榨橄榄油885(千卡)

59起酥油(加氢化黄豆、棉籽、棕榈)884(千卡)

60牛油果油884(千卡)

61米糠油884(千卡)

62米麸油884(千卡)

63可可油884(千卡)

64面包起酥油(加氢化黄豆和棉籽)884(千卡)

65蛋糕起酥油(加氢化大豆油)884(千卡)

66大豆玉米起酥油(部分氢化,用于煎炸)884(千卡)

67大豆油(完全氢化,商业生产)884(千卡)

68番茄籽油884(千卡)

69鳄梨油884(千卡)

70NATREON芥花油(70%油酸)884(千卡)

71ENOVA牌食用油(80%双甘酯)884(千卡)

72巴西棕榈油884(千卡)

73半氢化大豆棕榈油(用于加工糖衣和馅料)884(千卡)

74大豆起酥油884(千卡)

75藏红花油(高纯度)884(千卡)

76精炼大豆油884(千卡)

77金龙鱼玉米油884(千卡)

78金龙鱼葵花籽油884(千卡)

79芥花籽油884(千卡)

80芥花油 (用于热油炸,部分氢化)884(千卡)

81开心果油884(千卡)

82黄豆油(部分氢化)884(千卡)

83家用起酥油(氢化黄豆和棕榈仁)884(千卡)

84烘焙起酥油(加氢化黄豆、棉籽、棕榈)884(千卡)

85核桃油884(千卡)

86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884(千卡)

87胡桃油884(千卡)

88氢化棕榈仁油(用于加工糖衣和馅料)884(千卡)

89肉豆蔻油884(千卡)

90肉豆蔻脂884(千卡)

91乳油木油884(千卡)

92粟米、花生及橄榄油884(千卡)

93粟米及芥花籽油884(千卡)

94糖果起酥油(加分馏棕榈油)884(千卡)

95向日葵油(含70%或以上油酸)884(千卡)

96亚麻油(冷榨)884(千卡)

97燕麦油884(千卡)

98罂粟籽油884(千卡)

99油炸起酥油884(千卡)

100玉米菜籽油884(千卡)

三、各种食用油优缺点?

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有很多比如胡麻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和山茶油等,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有不同的优缺点,请健康吃油。

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有哪些?

1、大豆油

大豆油里面含有亚油酸非常的丰富,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以及饱和脂肪酸。但是里面的亚麻酸和亚油酸不耐热,经过反复加热或者检查之后会出现氧化聚合,影响了身体健康。吃大豆油的时候应该采取低温烹调,用大豆油做面点或者调馅,不能长时间高温烹炸食物。另外葵花籽油及玉米油的脂肪酸结构和大豆油几乎是相似。

2、山茶油

山茶油里面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油脂里面含量最高。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可以把山茶油当做凉拌菜或者日常炒菜。

3、胡麻油

胡麻油里面含有的亚麻酸含量很高,属于必须的脂肪酸,能够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开发智力,让思维能力变得更加的活跃,同时也让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保护了视力,帮助调整血脂异常问题,适合孕产妇儿童以及老年人,但是开封之后必须马上吃完,可以当做凉拌油,但是胡麻油容易氧化聚合且不耐热。

4、菜籽油

菜籽油的营养价值很高,里面含有的脂肪酸比例和整体几乎是相似的,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甾醇和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功效。开封之后必须要尽快吃完,以免发生变质而产生有毒物质。

5、花生油

花生油里面含有的脂肪酸非常的平衡,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效,能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花生油不仅味道好,同时耐热性也很好。花生油里面含有大量的欧米伽6脂肪酸,长时间存放的话有可能会被污染黄曲霉毒素,所以剧毒物质而且溶于油脂。不能在小作坊购买花生油,以免让黄曲霉毒素超标。花生油不适合油油炸或者爆炒。

温馨提示

必须要健康的吃食用油,不要等到热到冒烟的时候再烹调,不然会让油脂裂变而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以及过氧化物。另外食用油怕光怕高温怕进水,必须密封好而且防止受到太阳光直射。不能长时间吃油炸的食物,因为反复油炸的油脂会产生有害物质。

四、各种饮料的成分?

  现在市场中的饮料总类越来越多,但是各种饮料所含的成分和营养个不相同,下面针对市场中常见的集中饮料进行一下成分分析,以便您在购买时对饮料有一定的了解。

  碳酸饮料:是在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二氧化碳,并添加甜味剂和香料的饮料。其中又分:果汁型,即指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汁汽水、菠萝汽水等);果味型,以食用香精为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2.5%的碳酸饮料(如桔子汽水、柠檬汽水等);可乐型,含有可乐、柠檬、月桂、香精,并以焦糖色或其他类似辛香的果香混合香气的碳酸饮料(如可口可乐汽水);其他型,除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的碳酸饮料(如苏打水、盐汽水等)。上述饮料除糖原外其他营养成分很少或并无其他营养成分。因含二氧化碳,可助消化,并能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产生清凉爽快感觉,并有一定杀菌功能,也可补充水分。

  果汁饮料:是用成熟适度的新鲜或冷藏果实为原料,经机械加工所得的果汁或混合果汁类制品,或加入糖液、酸味剂等配料所得的制品。其成品可直接饮用或稀释后饮用。这类饮料还分为原果汁、鲜果汁、浓缩果汁和果汁糖浆等。果汁饮料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理想饮料,且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可刺激胃肠分泌,助消化,还可使小肠上部呈酸性有助钙、磷的吸收。但也因果汁含有一定水分,不稳定,易发酵、生霉,因此要特别注意此类饮料的保质期和保存条件等,符合卫生质量者方可饮用。

  蔬菜汁饮料: 一种或多种新鲜蔬菜汁(或冷藏蔬菜汁)、发酵蔬菜汁加入食盐或糖等配料,经脱气、均质及杀菌后所得的各种蔬菜汁制品,具有一定的营养。

  含乳饮料:包括①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糖、果汁(或水、可可、咖啡)、食用香精及着色剂等配料得到的乳饮料;②鲜乳或乳制品用乳酸菌或酵母发酵,加入糖、食用香精等配料而制得的糊状或液状制品,并以此为原料加水稀释的饮料。

  植物蛋白饮料:大豆经纯化、研磨、去残渣,加入(或不加入)风味剂(糖类、乳、咖啡、可可、果蔬汁液、着色剂和食用香精等),经杀菌、脱臭、均质等后制得的饮料。因含有植物蛋白等营养,具有豆乳制品的特有风味。

  天然矿泉水:符合有关要求和卫生质量标准者,饮用时风味佳美,有独特的适口感。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碘、锰、氟等。矿泉水中含有的某些有害元素则需经处理后除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才准予上市销售。日前市场上的纯净水和蒸馏水则是与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有区别的水饮料。

  运动饮料:这是针对体育运动而研制的一种饮料,可补充人体因激烈运动流汗所失掉的钠、钾、镁和碳水化合物,缓和因疲劳和体温上升所造成的消耗。这种饮料也适用于劳动强度大的工种,以及炎热夏天操劳流汗较多的人员。

  固体饮料:以糖(或不加糖)、果汁(或不加果汁)、植物抽提物及其他配料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经冲溶后饮用的制品。如速溶咖啡、麦乳精、菊花品、夏桑菊冲服液及凉茶类固体饮料。此类饮品携带方便,适用于保存,冲服简便,别具风味。

  含醇饮料:较多见的有啤酒及汽酒(含3—5度酒精度)等。啤酒分为鲜啤和熟啤酒。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大米、小米等为辅料,加入啤酒花,经酵母发酵而成的饮料。因麦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过醣化变成氨基酸,可直接被吸收;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有助于消化和帮助机体散发热量;啤酒花有抑菌、利尿及镇静作用。

  其他饮料:如保健饮料(主要强化营养素等物质)、茶饮料(包括各类冷茶类饮品)、凉茶饮料(如夏桑菊、王老吉类饮料)以及各类冷饮品饮料等等。饮料发展日新月异,品种繁多,本文只作简单介绍,不再累述。

五、各种蜡的成分?

他们有很大差别。

水果蜡: 成分:石蜡,高分子聚合物,香精 香味:草莓,橘子,柠檬,绿苹果,葡萄,菠萝6种.

工业用蜡一般为石蜡:

石油蜡

石油是有多种成分组成的,一般都含蜡。自从人类石油开采以来,就无时无刻不与蜡打着交道。蜡在油管道中的聚积是石油工业中令人头痛的难题。据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完全统计,仅美国每年用于清除油井结蜡的这项费用就高达600万美元。所以蜡也是石油科技工作者长期探讨的课题之一。

石油蜡是一种固态烃,主要成分为石蜡。它存在于原油、馏分油和渣油中,具有蜡的分子结构,熔点30℃-35℃。

在油田未开发之前,原油是埋在地层中的,这时是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油大多呈单相液体存在,蜡是完全溶解在原油之中的。在油层的开发过程中,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再从井底沿井筒举升到井口时,随着压力、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蜡就从原油中离析出来,形成的结晶颗粒在一定条件下聚积增大,并且不断地黏结在油管壁上,这就是油井的结蜡。

科学家调查了已探明的世界各个油田,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高含蜡原油很少产自世界最丰富的油产区,如中东、马拉开波湾、墨西哥、美国德克萨斯等地。而地球各大洲的一些特定区域,包括我国的一些油区的第三系,原油中的含蜡量则很高。

产出高含蜡原油的地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几乎都是砂泥质岩系;2.所有岩系均在低含盐或半含盐环境中形成;3.大多数地层都含煤层、油页岩或其他高碳质沉积物;4.生油层大多形成于靠近陆地边缘的湖泊、海湾及三角洲地区;5.蜡与硫互相不容,即在产出高蜡原油的地层中含硫量低,产出高含硫原油的层系中含蜡量低。

人们终于认识到,高含蜡原油反映了某类生油物质的影响,这些物质主要生于淡水、低含盐的水体和沿海沉积环境中。例如,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就形成于这类沉积环境,所以大多高含蜡。高含蜡原油几乎不产于广阔海洋的正常海相沉积物中,这一点,在我国西北地区古生代低层油藏中也有验证。

高含蜡原油主要生成在第三纪、白垩纪和石炭纪时期的地层中,这些地质历史时期正是陆生生物繁盛的时期。所以有理由相信在地区历史中,生油物质至少会有一部分为陆源植物物质,而且正是它们使原有的蜡质大大增加了。

由于各个油田的情况不同,蜡的性质也会各异,在常规的原油开采过程中,除蜡的方法主要为:机械方法、热力学方法及化学方法等。近年来,人们又摸索出一些新的除蜡方法。

有一种间接的除蜡方法,可利用太阳能进行二次采油。它是在井口将采出的原油加热,再将一部分加热了的原油注回油层中去,从而降低了油层中剩余原油的黏度,使这部分原油易于开采、泵送和处理加工。首先,科技人员利用太阳能(也可以利用地热等其他低价能量)加热原油储罐内密闭的换热盘管中的循环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将热能传递给储罐中的原油;然后,再将已加热的原油泵入油层,加热油层中的剩余原油,使其黏度下降,提高原油采收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储油罐通常位于一口或多口生产井附近,用于临时储存从油井输出的原油。

在现阶段,我国的油井大多数还使用传统的刮蜡器方法除蜡,费时又费工,效率低下。而国外一些油田,目前已开始采用商品化的细菌制品,控制油井结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将固态的或液态的细菌制品注入到适合的油井井底,使细菌在那里生长繁殖并不断地氧化原油中的蜡质组分,同时产生有机酸等中间代谢产物,减少原油中的蜡质含量,增加蜡质组分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从而达到控制油井结蜡的目的。

由含蜡馏分油或渣油经加工精制得到的一类石油产品,包括石蜡、地蜡、液体石蜡、石油脂等。目前,石油蜡占蜡的总耗量的90%,其余为动植物蜡(如蜂蜡、羊毛蜡等,主要组成为高级脂肪酸和醇化合成的酯类)。

石蜡 又称晶形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润滑油馏分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或经蜡冷冻结晶、压榨脱蜡制得蜡膏,再经溶剂脱油或发汗脱油,并补充精制制得的片状或针状结晶。主要成分为正构烷烃,也有少量带个别支链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环烷烃。烃类分子的碳原子数约为18~30(平均分子量250~450)。主要质量指标为熔点和含油量,前者表示耐温能力,后者表示纯度。根据加工精制程度的不同,可分成全精炼石蜡、半精炼石蜡和粗石蜡三种。每类蜡又按熔点(一般每隔 2℃)分成不同品种。其中全精炼石蜡和半精炼石蜡用途很广,主要用作食品及其他商品的组分及包装材料,烘烤容器的涂敷料、化妆品原料,用于水果保鲜、提高橡胶抗老化性和增加柔韧性、电器元件绝缘、精密铸造、铁笔蜡纸、蜡笔、蜡烛、复写纸等。粗石蜡由于含油量较多,主要用于制造火柴、纤维板、篷帆布等。含油量4%~6%的石蜡,又称皂用蜡,用于氧化生产合成脂肪酸。石蜡的另一用途是经裂化生成α-烯烃。

石蜡中加入聚烯烃添加剂后,其熔点提高,粘附性和柔韧性增加,而广泛用于防潮、防水的包装纸、纸板、某些纺织品的表面涂层和蜡烛生产。通常所用的添加剂是分子量1500~15000的聚乙烯,或分子量3500~40000的聚异丁烯,添加量0.5%~3%。

地蜡 又称微晶形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浅渣润滑油料经溶剂脱蜡、蜡溶剂脱油和精制而得的微细晶体,也可以天然矿地蜡以及沉积在含蜡石油油井管壁、原油贮罐和输油管线中的固体物质制得。地蜡的成分比石蜡复杂,视原油的不同,除正构烷烃外,还含有不同数量的多支链异构烷烃及环状化合物。烃类分子的碳原子数约为 40~55(平均分子量大于450)。具有良好的触变性,不易脆裂,防湿、密封、粘附性和电绝缘性好。含少量油的提纯地蜡的滴点(在标准设备中加热熔化开始滴下的温度)为67~80℃。常用于电讯元件绝缘、铸造模型(蜡模)、产品密封、地板蜡等。滴点为62℃的地蜡,掺入甘油等辅料,用于制造润面油、发蜡、冷香脂等。地蜡经适度氧化后可用作巴西棕榈蜡的代用品的组分。

液体石蜡 原油蒸馏所得的煤油或轻柴油馏分经分子筛脱蜡或尿素脱蜡制得的液态正构烷烃。熔点低于27℃,碳原子数约10~18(平均分子量150~250),主要用于生产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以及非离子型合成洗涤剂(见表面活性剂),用于氧化生产高级醇,也作为生产石油蛋白的原料。

石油脂 是含油的地蜡,为油膏状半固体。习惯上将未精制的称为石油脂,精制后的称为凡士林。商品石油脂滴点为55℃,用于制造提纯地蜡或用作润滑脂。商品凡士林中的医药用凡士林是经发烟硫酸-白土法或加氢精制法深度精制而成,滴点约40~54℃,用于配制药膏。工业用凡士林精制深度较浅,用于金属防锈或作润滑脂。

六、婴儿食用油成分表?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轻质矿物油、羊毛脂及基衍生物、植物油、抗氧化剂、香精等。还可加入杀菌剂,如六氯二苯酚基甲烷。抗氧化剂有:没食子酸丙酯、VE等。要注意选用的原料要纯净,刺激性低,安全

七、食用油成分是什么?

食用油成分是油脂和水份维生素E和脂肪酸

八、各种助焊剂的成分及成分比例?

酸1-4,表面活性剂0.1-2,酸值稳定剂1-3,其余溶剂

九、各种食用油的标准号?

一、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1988)规定:

1、酸价--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过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剂残留量(mg/kg)≤50

二、色拉油卫生标准(GB 13103-1991)规定:

1、酸价≤0.3

2、过氧化值(meq/kg)≤10

三、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15197-1994)规定:

1、酸价≤0.5

2、过氧化值(meq/kg)≤10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食用油按照其精炼程度,一般分为四个等级,4级到1级,级别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

一级油和二级油的精炼程度较高,经过了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过程,具有无味、色浅、烟点高、炒菜油烟少、低温下不易凝固等特点。精炼后,一、二级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较低,但同时也流失了很多营养成分。

三级油和四级油的精炼程度较低,只经过了简单脱胶、脱酸等程序。其色泽较深,烟点较低,在烹调过程中油烟大。由于精炼程度低,三、四级食用油中杂质的含量较高,但同时也保留了部分营养。

扩展资料

鉴别掺假花生油的方法:掺假后透明度下降,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的油花,纯花生油的泊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当掺有棉籽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黑色。闻其气味可闻出棉籽油味。掺有米汤、面汤等淀粉物的油,在其蓝紫色或蓝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两天后再观察,必然会出现云状悬浮物。

怎样辨别食用油的质量

1、要看颜色,一般来说,精炼程度越高,油的颜色越淡。当然,各种植物油都会有一种特有的颜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炼至没有颜色。

2、要看透明度,要选择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3、要嗅无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双手摩擦发热后,闻不出异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异味就不要买。

食用油标准分为了四个级别,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学会去鉴别,根据颜色、透明度以及气味这些基本的物理特征来判断,真正明白自己所用食用油的规格与各项参数,做到心中有数,清清楚楚,保证做出来的饭菜的可口程度与安全问题,有一个依据可以判断。

十、各种食用油榨油方法?

目前有压榨与浸出两种基本工艺压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来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在的压榨法已经是工业化的作业。

压榨法由于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

相对于压榨法这种非常古老的生产方法,浸出法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溶剂,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通过溶剂与处理过的固体油料中的油脂接触而将其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溶剂。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1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