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榨棉籽油的方法?

访客|

农村土法压榨棉籽油的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具体操作流程吗?

过去农村,在没有机械榨油的情况下,都是用土法榨油,下面介绍一下土法榨油的方法和流程。

棉籽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把收来的棉籽放在铁锅内,加热翻炒。

目的一是让棉籽皮变脆变酥,利于破碎挤油;二是把棉籽上边残留的长短不的棉绒毛通过加热予以消除,行话叫做“脱绒”。脱绒后的棉籽不仅出油快,而且可以消除棉绒自身所沾有的油脂,减少油耗,提高出油率。

棉籽油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磨粉。

磨粉用的碾磨均为畜力所拉的石碾石磨。炒好的棉籽冷却过后,须经石磨磨过两遍方可。头遍较粗,二遍以棉籽皮破裂成小块形状,且相互不再粘连为佳。紧接着便是碾。即将磨过的棉籽粉均匀地摊在石碾上,碾过遍。通过碾,棉籽粉就更加细腻,松散、匀实,随手拈来,棉籽粉能沿指而淌。此时的棉籽粉,行话谓之曰“糝”。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闷糁”了。

闷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酵脱毒,将棉籽内的有害物质剔除。闷糝时要在棉籽粉上加泼滚开的沸水。每500公斤棉料粉泼开水约60公厅。趁热泼水,泼水后,务必立刻将棉籽粉搅拌匀实,然后堆在一起, 洇闷12小时。

闷糁以后,是蒸糝、打包起垛

把闷过的棉籽粉分批次装入5公斤的铁桶内,放入桶里蒸。蒸糁的目的一是为了消毒去杂, 再是为了把生油脂变为熟油脂,提纯留香。

蒸糁的同时,便是打包起垛。每5公斤为一包,每10包为垛。打包起垛要有三种东西必备。一是铁箍子,即铁圆圈。二是油草。油草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它的形状像兰草,条状叶,几乎没有叶柄、茎,叶片长四五十厘米,宽二至四厘米。三是“尖鼠”。尖鼠铁质,方形,其上有可握操之把柄,下呈尖椎状,故而谓之曰尖鼠。其重约四五公斤。另有木质托板数块,托板大小以能平稳放置铁圈即可。

一般的分工为:一人烧火,一人管蒸,一人打包,一人码垛。

每5公斤蒸糁出锅后,递与打包者,打包者便把铁圈在托板上放平,将油草

把约六七棵,根部打结并置于铁圈圆心处,呈放射状铺在圈内,将蒸糁倒入圈中油草之上,用尖鼠夯过蒸糁一遍,打实,把托板推给旁边的打垛者,拖过另外块托板,进入下一个打包程序。

打垛者接过一个油包,抽出托板,将其移入榨子下边的油盘石上。油盘石的形状有点像水磨盘,中部突起一个两三厘米高,比铁圈略略大或者一般大小,四周有石沿围着。下端有石嘴伸出,石嘴下面搁只接油桶。,打垛者在油盘石圆台上把油包上四散的油草叶收拢后,新的油包就又推过来了。这样每有10个油包,就组成了一垛。

每垛够数,开始榨油。榨油者用一铁板盖于垛顶,先覆以方木块或厚木板,再其上就是一条压杠了。压杠也有用铁道轨什么来替代的。

榨油离不开榨油机。传统榨油,不用机器,全为自制,俗称“榨子”。一盘榨子有4根木桩,每根木桩系用一整棵树加工而成。且必须枣树。木桩细头直径约30厘米,高近3米。这样一株枣树,1968年,30块钱可以购买一棵。枣树买来,3米以上(包括树冠)去掉,根部只留两三主根。一盘榨子,有4株枣树木桩组成。

木桩置于油坊屋内,每根桩埋于地下1米,夯实,固牢,地上部分1.7米。两条树桩为一组,两桩相距的间隔为15厘米,两树桩相对的内侧面,从地面往上的半米处,锯掉树桩纵轴方向的二分之一,即去掉 一个半圆,保留一个半圆,使其呈“[”形状,“[”上端的横切口称之为“锯口”。半米往上的其余部分,可用两三道铁箍固定两械(分桩箍与联箍,桩箍是加固每根树械的箍子,联箍是把两根树桩联结一起,使其牢固的箍子)。4个木桩分成两组,两组木桩之间的间隔为1.5米,直线对称摆放。

两组木桩中间,是摆放着的油盘石、接油桶(油盘石的流油嘴下有一小坑,接油桶放置于坑内)。每盘榨子有两组相同的枣木楔子,每组5块,其宽度为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足30厘米,厚度分别是: 10厘米块、4厘米1块、3厘米1块、2厘米1块、1厘米块。每个楔子的一端稍显窄薄,便于楔入。

每盘榨子备油锤两个,每组木桩一一个。油锤系石头做成,重约50公斤,形似腰鼓,中间箍一圆铁环,环上系绳,拴在木桩上方屋梁之上。油锤侧装有锤把, 打锤之人立于一侧, 手握锤柄,可借助纤绳的力量操作油锤左右晃动击打木楔。村人俗称“打油锤”。每盘榨子,打油锤者两人。

榨油者打垛完毕,即开始打油锤,榨油。

榨油时,两打锤者分立于两组木桩之侧,先把10厘米的楔子塞入锯口,用油锤禊入(两人动作要协调致),再依次按照先厚后薄的顺序将5个楔子夯入锯口。楔子给压杠传递出了巨大的压力,压杠再传递给铁板,棉籽粉受压,油就会流出。

在油锤楔入第3个枣木楔子,即3厘米厚的木楔子时,油即滴即流,自铁圈流入油盘石,沿油盘石的凹槽汇入流油嘴,进入接油桶。楔入第四个楔子时,出油开始减少,再加入第五个楔子,已基本停止了出油。这样,经过半小时,便可卸垛,这一垛就算榨完了。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