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油加什么材料煮才更香?
花生油,有冷榨和热榨两种,前者为生油;后者为熟油,比较香。熟油比生油价格高,平时人们也会疏忽了区分。如果买到生花生油后,在家里可炸一些食物,如炸糕、炸饼、炸肉等,就香了。
如果是开油坊啊,只要用当年、不变质的花生作原料,不掺杂使假就行了。
我估计没什么特殊材料,只是榨油的方法和程序。一般的小油坊榨的油比较纯正,而大型榨油厂得考虑营养成分或许得掺上添加剂。
难道是少量芝麻?
二、农家自己榨的花生油比超市卖的油是不是更健康?
自榨油比超市售卖的食用油更健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很多农民都坚持使用自榨油,认为从原料到加工过程都是看得见的,不用担心使用劣质原料、掺杂低劣成分等问题,因此觉得自榨油是更健康、更靠谱的。
从原材料来说,自榨油确实会更让人放心,毕竟是自己种植、挑选的。但是自榨油却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首先,自榨油所使用的原材料不能绝对保证达到安全标准,容易残留霉菌、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不是仅凭肉眼就能识别的。
其次,自榨油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设备和加工环境的卫生把控不是非常严格,生产工艺也不一定达标,再加上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程序,因此很容易残留杂质和毒素。除此之外,自榨油的纯度难以保证,所含杂质较多,因此保质期也比较短。
因此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自榨油并不比正规合格的商品食用油好。如果一定要吃自榨油的话,那么建议在原材料的挑选、加工作坊的选择、卫生标准等方面一定要严格把控,从而降低黄曲霉素污染等风险,并且一次不要榨太多,以免变质。
如果难以做到自榨油的卫生标准把控,那么还是建议吃正规合格的商品食用油。只要是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用油,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有些人担心食用油存在转基因等问题,这个也是没必要的,因为国家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有明确的标示,选购时避开即可。
按照质量高低,商品食用油可以分为一级到四级,一级最好,四级较次。另外,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物理压榨的食用油比浸出工艺的食用油好,而在物理压榨的范围内,冷压榨的食用油保留了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会更高一些。
首先、农家自榨花生油,大部分是现榨,虽然出油率低及出油品质含有杂质显混浊,但是,能看到现场榨油,至少知道是纯花生,没有任何添加剂,花生都能生吃,榨出来的油,再混浊也只是花生渣之类的没有更好的过滤掉;
其次、为了产品的保质期,把出油率提升到了极限,企业一般都在油内添加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是添加剂,比起天然,对于健康影响来说,还是稍逊一筹;
最后、在无所不假的中国,再大的超市,消费者也没法溯源,产品品质无法保证绝对的正品,由于整个大环境如此,想要用得放心吃得安心,任重道远。比起质量未知数的生活必备品,能亲眼见到的纯品压榨会显得更安全。
不是,因为自己榨的花生油很可能因为手法不专业或者机器条件不好的原因而掺入了一些杂质,而超市买的花生油都是遵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所以更加靠谱。
是的,因为自己榨的花生油不含有任何的添加剂,非常健康。
三、刚生产出来的花生油如何保鲜,需要添加什么添加剂,如何添加?多谢!
按照已经实施的《花生油》(GB1534-2003)和《大豆油》(GB1535-2003)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食用调味油必须标明成份,而花生油不得含有其他杂质,即称花生油的必须是100%纯正花生油。 市场上有些花生油加了抗氧化剂,如二叔丁基对甲酚(BHT),这是违法的。
下面是家庭常用保鲜方法。
1.要合理地选择储存容器,尽量减小容器的口径;油少时可选用不透光的深色的玻璃瓶。油装满后,应密封瓶口,使油和空气隔绝,防止食用油氧化变质。人们往往习惯用金属或塑料瓶(桶)盛装食用油(商店也是如此),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金属分子和塑料中的增塑剂,能加速食油的酸败变质。
2.储存的容器应放置在阴凉、避光、干燥、温度低的地方。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能促使油脂的氧化和加速有害物质的形成,所以,储油的容器应尽量减少与空气、阳光的接触。
3.储存花生油要防止高温。储存温度以10℃---15℃为最好,一般不应超过25℃,因此,夏季不宜储存,应尽量购买新鲜花生油,建议购买新鲜花生油专家龙大花生油,经常食用新鲜油。另外要注意,食油内不能混入水分,否则容易使油脂乳化,混浊变质。也可按40:1的比例往油中加入热油,可起到吸收水的作用。
4.防止花生油的氧化变质。可选用花椒、茴香、桂皮、丁香、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少许加入油中,以延缓或防止食用油的氧化变质。除选用有色小口玻璃瓶储存外,其余的容器储存期以半年为宜,最长也不应超过一年。
四、植物油中起主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1)防腐剂:肉制品为典型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延长产品保质期,防止产品腐败变质是添加剂重要的作用,还可抑制可能的肉毒杆菌等。我国GB2760规定,单辛酸甘油酯肉灌肠类0.5 g/kg;纳他霉素可用在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3 g/kg;乳酸链球菌素在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0.5 g/kg;山梨酸钾熟肉制品0.075 g/kg,肉灌肠类1.5 g/kg;双乙酸钠在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类3.0 g/kg;脱氢乙酸及钠盐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0.5 g/kg。
(2)抗氧化剂:肉制品的脂肪容易氧化,抗氧化剂的作用为防止油蛤败,即氧化,处延长货架期。规定的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可在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使用0.2 g/kg;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 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腌腊肉制品类0.2 g/kg;没食子酸丙酯在腌腊肉制品0.1 g/kg。天然的抗氧化剂有:茶多酚腌腊肉制品类可用0.4g/kg,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 g/kg,肉灌肠类0.3 g/kg,发酵肉制品类0.3 g/kg;甘草抗氧物在腌腊肉制品类0.2 g/kg,酱卤肉制品类0.2 g/kg,熏、烧、烤肉类0.2 g/kg,油炸肉类0.2,西式火腿类0.2 g/kg,肉灌肠类0.2 g/kg,发酵肉制品类0.2 g/kg;迷迭香提取在预制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膨化食品0.3 g/kg;植酸及钠盐在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2 g/kg;竹叶抗氧化物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 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5 g/kg。
(3)品质改良剂:许多肉制品需添加品质改良剂来改进质地,使产品口感良好、结构紧密、切片平滑、富有弹性。具有这种功能的添加剂有增稠剂、保水剂等。我国规定的增稠剂有:刺云实胶在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10.0 g/kg;决明胶在肉灌肠类中1.5 g/kg,可得然胶在熟肉制品按需添加,沙蒿胶在预制肉制品、西式火腿类、 肉灌肠类0.5 g/kg;壳聚糖类肉灌肠类6.0 g/kg;亚麻籽胶熟肉制品5.0 g/kg;聚葡萄粮作为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在肉灌肠类中按需添加;硬脂酰乳酸钠与钙肉灌肠2.0 g/kg;硫酸钙作为稳定剂在腌腊肉制品5.0 g/kg,肉灌肠类3.0 g/kg。肉制品的保水剂种类最广的是磷酸盐,包括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5.0 g/kg(以磷酸根计)。作为乳化剂蔗糖脂肪酸乳化剂肉及肉制品、熟肉制品1.5 g/kg。
4)发色剂与色素:作用是改进产品色泽,根据其发色机理不同可分为发色剂、色素二大类。发色剂常用有亚硝酸盐、硝酸钠等,规定硝酸钠和硝酸钾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0.5,以亚硝酸钠计残留低于30mg/kg;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可以用在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 油炸肉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用时0.15, 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mg/kg,肉罐头类0.15 以亚硝酸钠计,残留低于50mg,西式火腿类0.15 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低于
70mg/kg。许多研究还表明,抗坏血酸、异构抗坏血酸钠等亦具有发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2011版的标准中删除了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