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戏妻赏析?

admin|
1

赏析:

所谓戏剧张力本质上讲是戏剧演员与观众一种情感互动的升华。与现代的电影、电视等表达媒体不同,戏剧的最大魅力是集体情感的集中表达与释放,这种高潮的出现,一方面来自于剧本本身独有的语言魅力,另一方面也来自演员本身的舞台表演力。影响戏剧张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秋胡戏妻》戏剧张力。在我国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元杂剧是文学艺术的一个进一步的发展,这种舞台表演艺术,在讲究演员表现功底的同时,也对剧本的文字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从现在的艺术审美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重新地赏析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关于其艺术的张力的表现,大多集中于演员的临场发挥及舞台的设置,随着艺术审美的最新发现,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带有一定的舞台表演性质的艺术作品中,其故事的情节设计应该是其呈现张力的主要方式,读者与观众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最为打动与吸引的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赏析与评价元杂剧应该是非常客观与科学的。

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艺术表达形式,元杂剧由于受到时间、舞台、以及观众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为了实现较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元杂剧在人物道白,唱腔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有了更多的悬念与起伏。石君宝就将《秋胡戏妻》这一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将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与演义,从而使戏剧演出一波三折,更加扣人心弦,戏剧的张力有了质的表达与飞跃。

在戏剧开曲的第一折,作者就设计了一个冲突。即梅英与媒婆之间的人物冲突。在这一折中,媒婆要梅英在与秋胡成亲的第二日去谢亲,梅英无比羞涩,坦露心声。这里的心声代表了中国古代所一直提倡的“妇德”。在梅英看来,自己的丈夫去为国家效力,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自己都要承担起作为人妻的责任,要此后婆婆,要守望夫君的归来。在我国的数千年的礼仪文化中,梅英的表现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在梅英的周围有着各种嘴脸的人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但是,梅英的坚定与矢志不移,给他们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从传统角度上来看,梅英的做法是忠贞的表现,这种表现将舞台的张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梅英的唱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英引用了《诗经》中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的妇德描写。作者一方面,想显示出作为一个村妇的梅英,并非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俗女人。另一方面,梅英在唱词中提到了一个良家女人应有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这种内心表白,一方面让我们对主人公性格特征有了较为清晰地把握,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一旦梅英遭遇侵犯,将誓死反抗,以命相争的悲剧命运。这种提前铺垫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的方式会让读者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这在观众与读者的接受心理上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任何故事的冲突都要为最后的高潮做好充分的铺垫与准备。因为,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前情铺垫的基础上,后面的故事发展才会水到渠成。

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在这一折中,梅英的美好生活被打破,刚刚完婚却又面临分开,幸福之花刚刚绽放,却遭遇命运的寒冬,作者在这紧张而又精彩的片段中,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心里波动。他们纷至沓来,媒婆担心自己的好处费,婆婆担心没有了儿子的未来晚年,如何是好。军官的蛮横与无情。这场戏角色众多,场面极为热闹,特有观赏价值。舞台的一角,一个僻静的地方梅英却相比而言,显得无比的淡定与从容。这一闹一静让观众产生思考:梅英该何去何从?前面的路到底该往哪走?通过她的一段唱词,我们不约会被打动。在故事的发展中,最容易引起观众与读者共鸣的就是这种自我的矛盾与思考,我们会被主人公的人生遭遇所打动,同时,我们也仿佛就在故事发生的现场。我们要和主人公一起面对同样的两难的选择。这种困惑与选择正是舞台艺术张力的表现的时机。

不错,作为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梅英,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坚守对婆婆的孝顺,坚守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坚守一个她自己尚未觉得温暖的郎君,荣归故里。观众所看到的另一个场景却是新婚丈夫的冷漠,没有你侬我侬的甜言,只有象征似的表达:好好看家,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作者在此处渲染了梅英的重情,也对比凸显了秋胡的寡义。一个反差,让我们感受到在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处于一种附属的位置。男人可以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拥有更多的幸福与享受,可是女性要为自己的婚姻与爱情做最后的捍卫与守护,哪怕最后换来的依然是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在那个时期,这就悲剧依然成为了一种宿命,没有谁可以轻易的逃脱,梅英也不能,当然,她也不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者将另一个戏剧冲突又恰如其分的展开。梅英的娘家来告急了。娘家败落欠了邻居李大户粮食,无巧不成书,李大户看上了长得颇有几分姿色的梅英,在一帮人的计谋下,李大户把迎亲的队伍开到了梅英家,这时才如梦初醒的梅英将一腔怒气与正义脱口而出。

这时梅英却发现,劝自己改嫁的竟是自己的母亲,原因只是没有粮食还给李大户而且梅英父母已经收了李大户的彩礼,一边是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这两种情感冲突在梅英内心交织着,纠结着。观众此时的心也在忐忑,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观众与演员在那一瞬间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舞台张力又到了新的高度。

最后一句话可以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梅英的立场。说得坚定却又那么委婉动人。梅英回忆了童年时的时光,回忆了父母的含辛茹苦,让人感动,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梅英直指父母的懦弱。

当舞台一角的李大户,厚着脸皮向梅英讨好时,梅英公然愤怒,毫不留情地揭开其丑陋的嘴脸。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梅英愤怒的不仅仅是李大户的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更是其对梅英的公然调戏,这是对梅英最大的侮辱,也是前面第一折提到的梅英所秉持的道德底线。同时,作者也暗藏伏笔,那就是战场归来的秋胡,如果调戏梅英,其下场也是如此。

故事讲到这里,观众已经对主人公梅英的性格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如果,从刚才这段唱词我们或许会认为梅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泼妇,她嫉恶如仇,不分场合,不按尊卑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从下面的这段唱词中我们会看到她坚强善良的一面。然而,在戏剧的设计过程中,作者加入了很多性格与命运冲突的场面。在等了自己的夫君十多年后,故事的女主人公最后换来不是幸福的相聚,反而是一种人格的侮辱,一种人性的冷暖之后的凄凉。

十年后,在桑园,一个千古的笑话,一个千古的悲剧终于发生了--秋胡回来了。由于新婚一日后,秋胡就上了战场,从此音信全无,十年生死两茫茫。秋胡与梅英相逢却不相识,在桑园,两人相遇了。秋胡已非昔日,一表人才,玉树临风,梅英对书生的态度是比较尊重的。可是儒雅的背后,却是一张丑恶的嘴脸,秋胡以金钱诱导梅英,想做不轨之事,被欺负,被侮辱的梅英奋起反击,怒骂他。

梅英骂得酣畅淋漓,骂得秋胡如丧家之犬灰溜溜的离开了桑园,这一次,梅英又一次赢得了自己的尊严,这一次也是梅英最后一次为自己的荣誉而战,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人咬牙切齿,让人痛不欲生,让人欲哭无泪,让人声泪俱下。梅英也回到了家中,发现刚才那一个要占自己便宜的伪君子,登徒子竟是自己十年未曾谋面的,日思夜想的夫君,十年的思念,一夜的夫妻,让梅英心生怜悯之心,只要秋胡能够认错,那么一切都将过去。“你曾逗人家女人来么?

可是虚伪的男人,在铁证面前矢口否认。如果真诚的坦白,梅英或许会原谅他,可是得到的只是诡辩,这让原本脆弱的女人心无比凄寒。十年对丈夫母亲的赡养,十年的望眼欲穿,梅英只说了一句:“我怎生养活你母亲十年光景也。”

这一句有自己十年艰辛的血与泪,这一句也有自己十年傻傻等待的不值得,这一句有多丈夫背叛的愤怒,这一句也有对自己生命的绝望。梅英对自己的无情遭遇也慌了,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若不为慈亲年老谁供养,争些个夫妻恩断无承望。”终于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将故事走向了圆满。婆婆舍不得贤惠的儿媳,以命相逼,夫君法办了横行霸道的李大户,也算是为梅英讨了个说法,就这样一家人终于团圆。故事也终于落下帷幕。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